記者林信男/台北報導
台灣機器人教育方興未艾,不少學生熱衷參加各式競賽,但,這些選手卻不見得有能力「自己做出機器人」;ROBOSMART 機器人教室指導老師盧建邦直言,在台灣,機器人比賽已淪為另類升學考試,家長、學生只求得獎,寧買市售套裝機參賽,也不願花時間親手製作機器人,「這種『求速成』的教育觀,會害慘學生!」
盧建邦日前率 3 名學生赴香港,參加香港理工大學主辦的「EIE 機械人中學生挑戰賽:大中華區邀請賽」,獲得季軍。盧建邦指出,香港鼓勵學生培養「動手做」的能力,為期 3 天的比賽,前 2 天,把來自兩岸三地的所有選手集中在實驗室,發給相同材料,要求「從無到有」做出參賽機器人,第 3 天再上場較量。
盧建邦強調,這場比賽,大家用一樣的材料,各自做出不同機器人,「或許不太靈活,走得很慢,但那是原創的。」
▲本次「EIE 機械人中學生挑戰賽:大中華區邀請賽」台灣選手製作的機器人。(圖/記者林信男攝)
台灣的機器人競賽,向來有著「不同選手用同款機器人」的怪象,買市售套裝機參賽的情形,屢見不鮮。盧建邦分析,原因有 3,第 1,選手沒能力親手做出機器人;第 2,指導老師專業度不足,也不會做機器人;第 3,「台灣教育講求速成」,家長只在乎小孩學了機器人後,有沒有得獎。
盧建邦感嘆,上述 3 項原因,讓機器人競賽,變成另類升學考試,為了滿足家長對成績的要求,老師想方設法讓學生在比賽中得獎,至於機器人是不是學生做的、程式是不是學生寫的,都不重要,結果比賽時,參賽機器人一字排開,幾乎都長得一樣,偶見參賽者親手製作的機器人,大家還會覺得驚訝,相當諷刺。
本次代表台灣赴港參賽的選手蔡昇恩表示,除香港外,自己也曾前往日本,參加機器人比賽,「日本的參賽機器人,風格各不相同,看得出選手們的想法很多元,他們是發自內心,想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。」
▲選手蔡昇恩和他設計的參賽機器人。(圖/記者林信男攝)
蔡昇恩笑稱,某次參加台灣的機器人足球賽,現場參賽機器人,幾乎都是同款,只有他的「自創款」,看起來特別突兀,甚至還因此被其他選手質疑「規格問題」,「台灣很多選手用套裝機,想法都被框住了。」
盧建邦認為,日本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,和他們鼓勵原創的態度,有很大關係;相較之下,台灣把機器人比賽視為一種績效,家長、學生只求得獎,最好還是對升學有幫助的獎,卻不願花時間學習製作機器人的基本功,培養實力、創意,「結果我們就停在這裡了,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速成,『求速成』的觀念,害慘很多人。」
▼蔡昇恩之前參加台灣的機器人足球賽,現場參賽機器人,幾乎都是同款,他的「自創款」(紅圈處),反而有點突兀。(圖/受訪者提供)